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 >> 热点关注 >

严峻的养老业: 200万床位缺口与“结构性过剩”


2016-11-30 11:46:33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评论:0 点击:
养老业亟需各界关注,决策层也已意识到养老行业的严峻性。 据中健联盟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
  养老业亟需各界关注,决策层也已意识到养老行业的严峻性。
 
  据中健联盟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为2.22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6.1%。根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预测,到2050年该比例将达到28%,中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8亿,约占全球老年人口的四分之一。
 
  决策层层面也为养老制定了长期规划。“十三五规划”确定的养老目标是“城市日间照料社区全覆盖,农村覆盖率超过50%,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35张到45张”,即到2020年我国养老床位数量应在800万张以上,目前国内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约26张,城市日间照料社区覆盖率70%,农村覆盖率为37%,整体床位缺口高于200万张。
 
  可见,健康养老产业不管是从市场覆盖率还是每千名老人拥有的床位数量,都存在很大的缺口,养老服务产业未来空间巨大。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所副研究员高宝华博士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的养老服务业的需求处于“引而未发”阶段,“井喷”时代还未到来,还需要等待5-10年的时间。目前养老人群主要以40、50年代出生的人为主,这些人传统观念强、习惯在家里由自己或家人照顾。今后5-10年内,等到60后成为养老需求的主力人群时,养老服务的有效需求才会切实增加,“井喷”时代有可能会到来。
 
  严峻的养老业
 
  养老业的严峻程度已经是各界迫切需要关注的共识。
 
  中健联盟产业研究中心预计,我国的老年人口规模将从目前的2.22亿增长到2050年的4亿多,并长期保持在4亿左右,占总人口的1/3上下。2030年或将是我国老人数量多过少儿数量的拐点,我国将有26个省出现人口零增长。
 
  《中国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报告》指出,我国在人口老龄化过程中,存在严重的老龄人口结构失衡问题,进而导致针对不同类型养老群体的细分产业上机会与挑战并存,中国老年人口变动趋势将向“城镇多、女性多、失能多、学历高、消费水平高、空巢多、丁克老人、康复医疗”等方向发展。
 
  其中,具体还表现在高龄化严重、未富先老、空巢老人比例高、失智、失能人员比例高等问题。
 
  从宏观层面看,决策层目前十分关注养老行业。
 
  今年10月份,国家先后发布了一些列养老的相关政策和意见。10月1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若干意见》; 10月1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若干政策措施》;10月21日,民政部、发改委等11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支持整合改造闲置社会资源发展养老服务的通知》。
 
  这些政策表明,国家支持民办养老机构的建设,更期待民间资本的力量注入到养老行业中。根据国家政策的思路,国家将重点解决民办养老机构在设立许可、土地使用、医保对接、金融支持、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难题。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已经有35家上市公司已经涉足或拟进入养老地产领域,其中以房企、险企为主;80家非上市公司房地产企业进入养老地产;17家非上市公司险企已进入或拟进入养老地产。
 
  险资方面,10月22日,太平人寿等11家保险公司签约加入“中国保险养老社区联盟”;此外还有中国人寿、中国平安、合众人寿、泰康人寿、富德生命人寿、前海人寿等6家险企已布局或拟布局养老社区。
 
  地产公司方面,万科、万达、远洋、保利、复兴、绿城等房企进入养老产业;医疗健康类企业方面则有宜华健康、海南海药、复星集团、澳洋科技等;其他行业也有企业介入,包括海尔、白云山、东光股份等。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通过走访感受到,民间资本介入养老业行业呈现的问题也颇多。主要表现企业普遍面临盈利模式与扩张的难题。商业化普遍偏向于中高端,过高费用使得能够承担的老人非常少。大众化高品质养老亟需普及。另外,失智、失能老人对护理专业的要求程度很高,这需要专业的团队和极高的服务素质。
 
  高宝华也表示,知名房地产企业转型做养老,主要锁定中高端养老人群,但目前中高端养老存在供过于求情形。此外,众所周知,养老服务业是个微利行业。因此,当前房地产企业转型做养老服务业,一方面面临养老产业“黎明前的黑暗”,另一方面又存在转型阵痛和利润率的落差,现阶段难以找到有效的盈利模式。
 
  高宝华指出,近年来政府虽然在降低市场准入、加大扶持力度、规范法规标准等方面出台了不少政策措施,但在具体实施中,还是对社会资本有一定的限制,一些政策扶持措施如床位补贴、营运补贴等等也没得到落实。
 
  比如,民办养老机构只有登记为民办非营利企业单位才能享受有关政策优惠,但登记为民办非营利企业单位后,其资产即成为社会资产,不能作为抵押物从银行获得商业贷款,投资主体不能对利润进行分红,不能设立分支机构进行连锁经营,终止时所投入的财产也不能由出资者收回或挪作他用,这些都影响了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业的积极性。
 
  提升养老服务质量
 
  显然,养老业的良性发展需要良好的政策引导和支持。
 
  中国健康养老产业联盟秘书长蒋洪卫认为,养老行业需要供给侧改革。
 
  蒋洪卫表示,十二五期间,我们完成了预定的养老床位建设目标,但随后发现,已经建好的养老床位空置率约50%,也就是说,有一半的养老床位是空置的。解决养老床位空置,最好的办法,就是进行供给侧改革,而供给侧改革最直接的措施就是提高养老服务质量。
 
  “市场上,养老服务质量高的,收费合理的,基本上入住率都不错,闲置的主要是一些仅提供基本服务,甚至连基本服务都提供不到位的养老机构。” 蒋洪卫指出,而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将涉及到养老行业的方方面面,包括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这也让我们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思考养老行业的发展。所以养老服务质量的提升,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高宝华认为,政府应理清养老服务中政府与市场的职责权限,发挥政府、市场“两只手”的作用。属于社会福利范畴的养老服务,政府要管好、管到位;属于市场范畴的养老服务,政府要学会放手、让市场充分发挥作用;处于二者之间养老服务,要理清政府、市场二者的界限并要综合发挥二者的作用。
 
  另外,从供给层面看,她认为要扩大养老供给总量。比如:从完善养老服务设施方面,包括加强社区服务设施建设方面、实施社区无障碍环境改造以及综合发挥多种设施作用等。从增强老年人养老消费能力方面,通过建立养老服务补贴、高龄津贴和护理补贴“三大补贴”制度,扩大老年人优待范围和水平等;对于供求不平衡问题需要调结构,优化养老服务结构。可从优化体系、促进融合、提高信息化水平、丰富服务内容等方面着手优化。
 
  高宝华进一步指出,应不断优化养老服务体系,促进居家和社区养老的大众化发展、促进机构养老的特色化发展;提高养老服务的信息化水平,并提升养老服务内容,由助餐、助浴、助洁、助急、助医、陪聊等日常生活照料提升到康复护理、健康心理、法律援助等专业性服务。

上一篇:何以老年人成诈骗的重灾区?过半受骗老人怕遭埋怨不愿告
下一篇:北京万科养老蓝图:两三年之内完成养老初步布局